也让我来做一回标题党。
最近这几个月都 没有 在用Neutrogena Oil-Free 这款HG 卸妆液,
因为,
(1) Target 牌的 Oil-Free Makeup Eye Makeup Remover 的效果
和它完全一样:好用。
^^^^^^ 上面3个瓶子,一个是用完的,一个正在用,一个是屯货。
(2) 两者容量都标明是5.5 FL OZ (162mL),
但Target 的比Neutrogena 的价格低, c/p 值Target 的胜出
(3) .......
^^^^^^^ Target 真是佛心来着........
它的瓶子容量根本不止162 mL
-- 假设底面积相同,高度更高的一个,其容量自然更大。
更何况
Target (右边的瓶子)的底面积比Neutrogena (左边的瓶子) 似乎还大了那么一丁点...
所以 Target 卸妆液 的c/p 又更上一层楼了。
HTH!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延伸阅读: Store Brand vs National Brand
常逛超市的话,经常可以在陈列架上观察到的:
在某个口碑不错的牌子(national brand)边上,紧挨着的,就是
诉求几乎相同,包装明摆了是模仿,容量一样,
而价格更低的店家自产品牌(store brand)。
店家自产品牌的牌子,大部分就是店名了(比如 Target, Walmart, CVS, Walgreen, Sam's Club, Costco...)。
有的时候也会自己另外再命名,但在厂家一栏就露出庐山真面目。
店家自产品牌的内容也很丰富,只要店里有进什么货在卖,基本上要搞一个自家的替代品,有想到就能办到。
有条件的可以自己生产(比如店里的面包,蛋糕等等.....)。
没有相关厂房的(比如感冒药,创可贴,棉签,酒精......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)可以请第三方来代加工。
世界这么小,有时候店牌和口碑品牌的供应商都有可能是相同的。
为什么店家自产品牌可以卖更低的价格而更盈利呢?
(反向思维,存在的就是合理的,肯定是能盈利才有必要去这么做嘛)
假设产品本身是一样好,单单是省下了那些口碑品牌做开发和宣传的银子,
现在市场上什么好卖,就仿什么,资源最优化,前人栽树后人乘凉,当然轻松多了。
对消费者来说,除了价格的不同之外,两者的差别:
有时侯只是包装上的差别;
有时候可能品质上也略有不同,不过那也多是90分和100分的细微不同,如果不是那么在意,最终一样get the job done.
所以看情况,有时侯,店产品牌其实是不错的选择。
(以上内容, 参考自wiki 的英文介绍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tore_brand ,翻译总结得如有不周之处,请多指教 :P )